民諺說「隔夜茶,毒如蛇」;坊間甚至還有隔夜茶有致癌物質的說法。這種說法的理由是:茶葉經放置過夜後,會產生二級胺,而這些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中醫院美容科與保健部主任醫師翁麗麗說,其實,「隔夜茶」應指長時間放置的茶水,而不是過了午夜12點就算隔夜茶。
翁麗麗說,二級胺類物質並不等同於亞硝胺,它廣泛存在於很多種食物中,尤以醃臘製品中含量最多。人們從茶葉中攝取的二級胺數量極為有限,遠低於人們從主食中攝入的量。
另外,二級胺本身並不是致癌物,需要在一定條件下與硝酸鹽共同存在、並發生化學反應才能形成亞硝胺,當亞硝胺蓄積並達到一定數量時才會發生致癌作用。
「茶葉中有豐富的茶多酚,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對其他致癌物的抑制效果也相當明顯。」翁麗麗認為,隔夜茶會致癌,變質前不能食用的說法有點「危言聳聽」。
研究表明,茶水放置時間長後最主要的變化是茶多酚的進一步氧化,顏色加深。一杯清澈碧綠的茶水,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放置久了,會失去綠色,增加黃色 的程度。這是茶水中的茶多酚氧化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主要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這些產物是無毒的,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過長時間放置的茶水中是含亞硝胺,不過,亞硝胺要達到每千克體重吸收1000毫克-20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是常年持續性大劑量的服用。一般正常的進食量,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
不過,不宜喝超過12小時的茶。翁麗麗解釋,因為茶水超過12小時後,茶中會生成許多對身體有害的菌類,容易導致腹瀉,特別是夏季放置時間過長的茶水,維 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水中蛋白質、糖類等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所以說不宜飲用。不過,可以用它來漱口,能夠清除口臭,清潔牙齒,而且對牙齦還有堅固 和保護作用。

 

本文分享至knowtea荼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隔夜茶
    全站熱搜

    turenfeng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