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羅源縣誌》記載,唐建宗三年(公元782年)已有榷茶,以西蘭鄉高山出產的「七境茶」品質最佳,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其「香高、口爽、色翠、耐泡」 四絕有過詳細記載。明崇禎時期,「七境茶」被列爲貢茶。此後,七境茶還被列入《中國名茶錄》。這些記載和論述無不彰顯著羅源七境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重要 地位。
  羅源縣西蘭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林國富介紹說,在以「境」劃分自然村的過去,西蘭鄉內的程洋、長灣、施灞等7個村合稱「七境」。當地群眾曾在附近茶山 建有一座泰山廟「七境堂」,這裡常年雨量充沛、霧氣繚繞,產出的茶葉品質優。之後,當地以七境堂生產的茶葉爲主,加入白塔、飛竹、霍口等附近鄉鎮產出的茶 葉,統稱爲「七境茶」。
  七境茶採摘期長,每年清明後開採,白露時封園,一年可採春、夏、秋三季,以清明至穀雨間采制的七境茶品質最好。林國富說,七境茶採摘以一芽一葉爲標 準,與杭州龍井的「一槍一旗」如出一轍。其製作工序考究,需經過攤放、殺青、揉捻、烚干四道工序。因其耐泡,且湯色嫩綠明亮、香味持久,而深受市民喜愛。
  上世紀40年代末,因戰事,七境茶瀕臨絕境,僅在天津老茶莊尚存「七境綠」品名。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古老名茶才得到重新挖掘和開發。
  筆者從羅源縣農業局瞭解到,目前,羅源縣種茶面積爲4.01萬畝,涉及茶農約2萬人,擁有茶葉初制加工廠57家,年產茶葉5800噸,產值1.32億元。但由於品牌、技術、大型公司介入等條件制約,七境茶在產能較大的情況下,茶農的經濟效益卻並不明顯。
  羅源縣梧峰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忠咪說:「以往,外地茶商來到羅源以每公斤30元價格收購茶青,再貼上自己的知名商標,價格可提升到幾百元乃至上千元。」
  「我們不能再走靠『量』掙錢的老路了。走品牌興茶之路是發展羅源茶業的當務之急,也是關乎群眾『錢袋子』的民生問題。」羅源縣農業局局長雷霹說,要通過引進大型茶企業「抱團」闖市場,以挖掘七境茶的歷史文化爲契機,讓羅源茶業走向復興之路。
  一場貢茶的復興之戰正在拉開帷幕。據悉,從2011年以來,羅源縣專門出台了扶持政策,首次把茶葉納入六大農業產業之一,從政策上、資金上對龍頭企 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扶持。縣裡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補助茶農加快茶園改造建設力度,增添加工設備,提升茶葉產量。目前,羅源縣擁有無公害茶園 3萬多畝,已連續兩年通過了現代生態茶葉縣驗收。縣裡已有4家茶葉生產企業獲得QS認證,另有4家正在申報。2012年,羅源縣還以「七境茶」爲主打品 牌,上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獲得通過。
  爲切實解決茶農的後顧之憂,羅源縣以「四個萬家」活動爲新起點,連日來,縣主要領導深入中房、飛竹、鑑江等各傳統茶區,把脈現代茶葉發展大計。
  羅源縣委書記吳蘭錚說:「政府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做好企業與茶農之間的牽線搭橋工作,並在產能與價格的雙贏服務中,讓七境茶這一古老貢茶再顯當年的輝煌,開創羅源茶業的新局面。」
  目前,來自省內的一家規模制茶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在中房鎮建設生態茶園基地,總投資5000萬元,將於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年產120萬公斤茶葉,產值達1.2億元。屆時,將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一條龍的格局,爲羅源茶葉再次「走出大山」贏得先機。
  下階段,羅源縣將重點做好茶產業發展規劃,將中房、西蘭、鑑江等鄉鎮列爲茶葉重點發展鄉鎮;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完善茶山道路、灌溉系統等基礎設施建 設;加大技術指導力度,邀請省市專家到村裡舉辦技術講座;創立品牌,充分發揮「河洋功夫」、「七境茶」、「羅湖雲霧」等品牌優勢。在多元化發展的前沿方 向,將罐裝的茶飲料,如檸檬茶、冰茶、茶啤酒等做大做強,進一步提升茶產業效益。

 


本文分享至knowtea荼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七境茶
    全站熱搜

    turenfeng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